胜鬘经讲记
全套共三册
胜鬘经所说三乘菩提之异同,于本讲记中有深入详解,显示菩萨所证如来藏实相是不共二乘之智慧境界;又兼述二乘所断一念无明与大乘所断无始无明之关联与含摄,能令学人建立三乘菩提整体知见,兼顾权实而不再执偏排正、执小谤大,始能真修成佛之道。
如来藏为三乘菩提之所依,若离如来藏心体及其含藏之一切种子,即无三界有情及一切世间法,亦无二乘菩提缘起性空之出世间法;本经详说无始无明、一念无明皆依如来藏而有之正理,借着详解烦恼障与所知障间之关系,令学人深入了知二乘菩提与佛菩提相异之妙理;闻后即可了知佛菩提之殊胜处及三乘修道之方向与原理,迈向摄受正法而速成佛道的境界中。平实导师讲述,共六辑,每辑预计约三百余页。
楞伽经详解
全套共十册
“如幻咒机发,浮云梦电光,观是得解脱,永断三相续”:二乘所证解脱之人无我,如前偈所述;大乘人无我则有二观——双观空性与空相。观空性者,谓于幻咒起尸、机发像起,如实现观实相;观空相者,谓于蕴处界诸法现观犹如浮云、如梦、如电光。如是双观空性与空相者,永断我见;若已修得四禅八定者,如是双观已,永断三界有之相续,依于见道而证俱解脱果。
“于彼无有作,犹如燄虚空,如是知诸法,则为无所知”:于大乘法中,若以不起妄想之觉知心为实相心者,堕于我见中,必生慢心;以有“觉知心我”,必与有为有作相应。唯有菩萨双观空性与空相者能断我见,了知无有我所,方与无为无作相应;此后若有所为所作,皆为佛教及为众生,不自为己。何以故?了知蕴处界觉知心及万法犹如阳燄故,了知空性藏识自心犹如虚空故;如是了知诸法–证知能知心及所知境虚妄者,方可名为无所知。
本经是禅宗见道者印证所悟真伪之根本经典,亦是禅宗见道者悟后起修之依据经典;故达摩祖师于印证慧可大师之后,将此经典连同佛钵祖衣一并交付二祖,令其依此经典佛示金言、进入修道位,修学一切种智。由此可知此经对于真悟之人修学佛道,是非常重要之一部经典。此经能破外道邪说,亦破佛门中错悟名师之谬说,亦破禅宗部份祖师之狂禅——不读经典、一向主张“一悟即成究竟佛”之谬执。并开示愚夫所行禅、观察义禅、攀缘如禅、如来禅等差别,令行者对于三乘禅法差异有所分辨;亦纠正禅宗祖师古来对于如来禅之误解,嗣后可免以讹传讹之弊。此经亦是法相唯识宗之根本经典,禅者悟后欲修一切种智而入初地者,必须详读。
成唯识论释
全套共十册
本论系大唐玄奘菩萨揉合当时天竺十大论师的说法加以辨正而著成,摄尽佛门证悟菩萨及部派佛教声闻凡夫论师对佛法的论述,并函盖当时天竺诸大外道对生命实相的错误论述加以辨正,是由玄奘大师依据无生法忍证量加以评论确定而成为此论。平实导师弘法初期即已依于证量略讲过一次,历时大约四年,当时正觉同修会规模尚小,闻法成员亦多尚未证悟,是故并未整理成书;如今正觉同修会中的证悟同修已超过六百人,鉴于此论在护持正法、实证佛法及悟后进修上的重要性,于2022年初重讲,并已经预先注释完毕编辑成书,名为《成唯识论释》,总共十辑,每辑目次41页、序文7页、每辑内文至四百余页,并将原本13级字缩小为12级字编排,以增加其内容;于增上班宣讲时的内容将会更详细于书中所说,涉及佛法密意的详细内容只于增上班中宣讲,于书中皆依佛诫隐覆密意而说,然已足够所有学人藉此一窥佛法堂奥而进入正道、免入岐途。重新判教的〈目次〉已经详尽判定论中诸段句义,用供学人参考;是故读者阅完此论之释,即可深解成佛之道的正确内涵。
大乘无我观
悟前与悟后别说
本书从悟前与悟后来宣说大乘佛法之无我观,解说二乘所证解脱道与大乘佛菩提道之异同;并宣示证悟后进修佛地之次第道,宣说诸地所应亲证之现观境界,如实显示成佛之道。
辨唯识性相
本书对诽谤三乘菩提根本心阿赖耶识之邪见,加以教证上及理证上之分析与辨正,可免学人再被藏密应成派中观邪见所误导,可免再被假名施设而无实质之“幻想真如”者邪见所误导,熟读之后,未来可以渐具大乘见道之因缘。